商业航天风口渐近已是大势所趋。
一份机构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近120家风投为商业航天公司提供了39亿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历史记录。在这些投资者中,包括了软银集团孙正义、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全球商业大佬。
在国内,随着军民融合的提出,航天产业进入政策密集期,火箭和卫星领域开始向民营资本放开,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箭公司”)正是国内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行业头部公司。
5月28日,在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京交会“)上,由火箭公司研发的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惊艳亮相,备受关注。
火箭公司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是我国首家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公司。
火箭公司在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不仅面向市场招揽舱位,而且近期在A轮增资中募集了12亿元的社会资本,让民营资本有了助力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的机会。
商业航天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内领先的政府跟投型基金,华侨基金参与到了火箭公司近期的增资。
首家商业化发展的火箭公司
火箭公司于2016年2月16日在武汉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亿元,公司致力于运载火箭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航天器的研制、生产、试验和发射,并且面向国际和国内承揽商业发射服务,未来业务范围还将拓展到卫星应用、飞船发射、深空探测等领域。
火箭公司的技术以商业市场需求作为牵引,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了其产品的研发上。目前,该公司主要研制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
本次亮相京交会的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包括快舟一号甲(KZ-1A),这是一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用型运载火箭,采用国际通用接口,主要为300公斤级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发射成本低、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条件少等特点。
KZ-1A运载火箭火箭采用三级固体动力+末级液体助推的串联式布局,全长约20米,起飞质量约30吨,最大直径1.4米,太阳同步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公斤/700公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公斤。去年1月,KZ-1A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
参展京交会的另一款固体运载火箭快舟十一号(KZ-11),则是火箭公司采用“航天系统管理+民企灵活运营”相结合的全新研发模式专门研制,相比而言,快舟十一号比快舟一号运载能力提升5倍,能够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快舟系列火箭体现了快速、灵活、经济的技术特点。首先,快舟火箭发射从签单到发射时间大大缩短,只需8个月,而传统上,一发火箭从订单到最后发射至少有一年左右时间。其次,火箭对发射场的保障要求不高,快舟在现有国内四大航天发射场均具备发射条件,这些特点都使得“快舟”系列在市场化运用上更为广泛。
在资本方面,火箭公司充分融合资本、技术和市场需求。2017年底,火箭公司在上交所举行A轮增资签约仪式,与8家社会投资机构(含部分民营社会资本)签订协议,现场募集资金12亿元。这次增资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商业航天上下游产业布局与快舟总装能力建设等。
助力军民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快速崛起,颠覆了航天产业的传统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其中, SpaceX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维珍银河公司开展了为普通人提供太空旅游服务的业务,亚马逊蓝色起源公司则在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低轨道飞船,以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
商业公司从事航天产业,其原因之一在于看中了巨大的商业航天市场巨大。美国航天基金会早前发布的《航天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对应到中国市场,“十三五”期间将达8000亿元。
正因如此,寻找合适的商业运营模式,做大和分享商业航天这块极具价值的“蛋糕”,正成为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选择。
就国内而言,商业航天处在起步阶段,市场正在培育,需求旺盛,前景广阔。尤其是自军民融合发展在2015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在商业航天立法广泛征求意见,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
来自国家队的火箭公司,正是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具体行动,华侨基金参与了本次火箭公司的A轮增资本。
华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鹏说,“在军民融合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示范作用,这是公司一贯坚持的投资理念,希望通过参与增资火箭公司,可以为国家战略布局尽一份力。”
据悉,华侨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专注于投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类优质项目,资金管理规模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