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份重磅产业规划,为新能源汽车未来15年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重大发展机遇。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新销售主流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不仅有定性描述提纲挈领,还有比较明确的量化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对此,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19年全年销量2576.9万辆数据估算,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有超过500万辆销量的市场空间。
《规划》还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同时《规划》还要求,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等。
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
无独有偶,也就在上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线路图》),与《规划》一并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指引。
该《线路图》指出,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目的,我国一直将乘用车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工作。但目前传统化石能源车辆仍是我国乘用车市场主体,2020年1-9月占比超过九成。新能源与节能车占比仍低,其中纯电动车占比3.5%,插电式混合动力占比0.8%,节能车(汽油混合动力与48V)占比不足5%。
《线路图》提出,至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同时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其中,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比例由2025年的50%以上提升至2035年的100%。
也就在近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可以预见,在今后十五年我国汽车产业全面实现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将会迸发出数以万亿元计的市场机遇。
能源是经济的血脉。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较少,能源革命不仅关乎子孙后代,还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今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公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十四五”时期“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并在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推进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