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成立于2013年,由华侨、侨眷和海归精英创办,注册资本2.8亿元,是拥有海内外双牌照的私募基金公司。

财联社 | 武汉快舟火箭产业园最快本月投运 “中国版Space X”瞄准”科创板

1589012526138097431E.png


原文链接:武汉快舟火箭产业园最快本月投运 “中国版Space X”瞄准”科创板


《科创板日报》(记者 柴刚)讯,科创板或将迎来首家火箭公司。《科创板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被称为“中国版Space X”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工火箭”)未来拟赴科创板IPO。“公司现在已经初步具备登陆科创板的条件,IPO应该不会太晚,但还未进入辅导阶段,目前正在完善公司治理。公司目前的估值应该最少有50亿~60亿。”知情人士称。


据悉,科工火箭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快舟火箭产业园,已基本完成各项收尾工作,近期正在进行预验收,最快将于本月投入运营,届时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随后,卫星互联网概念在资本市场迅速走热。昨日相关概念股再次走强,中国卫通(601698.SH)、中国卫星(600118.SH)涨幅超过6%。


坐实全产业链有利于IPO


据了解,科工火箭旗下快舟火箭产业园一期项目主要用于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项目占地45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总装测试厂房、综合厂房、综合楼、动力站等。


根据后续发展需要,科工火箭已启动总装总调中心(一期)补充条件项目建设工作,建设1万平方米的辅助厂房及数字化生产线一条,主要用于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测试车辆的维修、保养,部分关键产品试验以及产品仓储等。其中,数字化生产线一期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成,预计在5月份完成验收,辅助厂房项目预计于2020年底具备使用条件。


说起科工火箭,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它就是4月1日在淘宝直播卖火箭的商家,当晚售出的“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就是由该公司生产。


科工火箭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中国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于2016年2月成立。该公司也是混改试点单位和国企改革“双百企业”,2017年底,公司在上交所举行12亿元A轮增资签约仪式,引进8家社会投资机构完成混改,知名政府跟投型基金华侨基金通过其中一家机构间接投资。


近日,华侨基金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快舟火箭产业园的投入运营,主要对科工火箭产生两大影响:一是提高总装测试能力,实现商业火箭批量化生产,降低航天发射成本;二是掌控独立总装能力,提高研发质量,坐实全产业链,冲刺IPO。


此前,科工火箭已经累计执行了8次商业火箭发射服务,成功率100%,是是中国航天发射最快纪录保持者。快舟火箭产业园投入运营后,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无疑将大幅提升公司火箭发射执行能力,以及火箭批量化生产能力。而规模化效益将直接带来发射成本的下降,进而促进下游需求,获得更多的商业订单。


据介绍,科工火箭目前主要依赖母公司的军工厂进行总装测试。未来快舟火箭产业园投入运营后,公司将能够独立掌控总装能力,同时提高新产品试验件的研发制备能力,从而坐实全产业链生产,有利于公司顺利实施IPO。


万亿级商业航天市场


4月23日,Space X今年第三批60颗星链卫星发射当日,马斯克在推特上透露了Starlink业务的最新时间表:3个月内私人内测,6个月内公测。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如果一切按照Space X的计划进行,预计到2025年,Starlink业务的用户将超过4000万,当年收入将会达到300亿美元。


而据美国航天基金会早前发布的《航天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对应到中国市场,“十三五”期间将达8000亿元。


实际上,早在2014年以来,我国就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航天政策,促进商业航天的发展,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2019年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鼓励商业运载火箭健康有序发展;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后,引起市场较大关注,2020年也被称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元年。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2218颗,预计未来10年数量将扩大10倍,增量部分主要来自于低轨通信卫星。根据麦肯锡预测,预计2025年前,卫星互联网产值可达5600亿至8500亿美元。


银河证券指出,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为卫星制造及火箭发射、地面基站及终端设备、卫星通信运营三部分。按美国卫星协会预测,三部分的市场规模占比约为7.5%、44.6%和47.9%。与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相关的公司将首先受益,与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运营相关的公司将在后期受益,但市场空间更大。


近万亿美元的浩瀚星空市场,国内外企业早已争相布局。2016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低轨通信项目“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这两项工程均在2018年底发射了各自的首颗验证卫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中国航天三江集团还成立了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科工火箭。除了“国家队”,同样发力的还有银河航天、九天微星等民营航天公司。